建築表皮的材料功能與結構特性之探討

楊平*  楊裕富**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選導讀─台灣的世界級

導讀者:楊平 9733719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現代建築設計思維設計電腦化的數位建築案例探討

Aronoff Center for Design and Art為例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建築詮釋模型探討台灣後現代的公共建築

─以彰化縣福興鄉福興穀倉為例─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後現代設計美學觀點探討台灣十三行博物館之設計手法

楊平*  楊裕富**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 楊裕富著 導讀前言: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一書為楊裕富教授於2002年編於雲林科技大學,此書為楊教授1998-2002年間的作品集代表作,本書共分六個章節與附錄。主要探討的課題囊括設計教育、建築與室內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後現代設計以及相關的理論研究、論述與書評。相較於一般設計叢書而言,此本著作傾向於導正讀者的思考脈絡,將複雜的理論以簡單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期望能夠對設計領域的專業者,甚或是想要跨進這個領域的新鮮人有所助益,也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章節目錄:第一章: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總導言 第二章:設計領域技職教育的知識與技術體系 第三章:工業設計方法論初探 第四章: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狀況(兩篇) 第五章:建築、設計、藝術書評(五篇) 第一節:評《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 第二節:評《自說自畫》 第三節:評《林徽音建築文集》 第四節:評《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空間》 第五節:老成的頑童:評《建築新紀元:加州當代建築師作品選輯》 第六章:評吳佳益碩士設計創作論文『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小時 附錄(十二篇及已發表目錄乙篇) 顢頇與脫節的住宅政策(19990703) 藝術設計教育的根本問題(19990710) 文化部催生:攻勢凌厲、內涵貧乏(19990711) 保留傳統工藝 亟待開創生機(19990726) 過時營建法規 威脅全民生命財產(19990730) 技職教育應與普通教育合流(19990826) 設計藝術教育裡的拔尖主義(20010517) 從設計教育、設計政策到經濟政策(20010615) 設計理論的建構、應用與評論(200109) 文化資產之保存制度與人才:以九二一震災後竹山鎮為例(20011230) 後現代設計裡的敘述設計的思潮與手法(20020710) 還給室內設計一個『公道』,兼評設計專業制度的形成(2002/0726) 楊裕富已發表之著作:(1982-2002計110餘篇(本))目錄 內容導讀:第一章 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總導言一、理論:複雜關係簡單化或簡單關係複雜化建築專業化過程中,『建築理論』逐漸的被複雜化,以至建築理論艱澀難懂,故將之改為『建築論述』這簡單易懂的說法,使之可解說建築作品,並成為分析建築創作之簡易思維工具。 1-1「理論」與「理論的作用」理論:人、事、物之間複雜關係的簡單化結論。重點不在是否簡單化,而在『簡單化後』是否能還原出原先複雜關係的能力。理論的作用:透過「理論」而加速洞悉實務操作或執行實務操作。不管是在術科或學科。以寬鬆標準來看,學科即理論,術科即實務操作。建築教育中,學科與術科相輔相成。20世紀間建築教育突飛猛進,但建築理論確因此模糊,對「理論」一詞並不在乎,對「理論的作用」亦是興致缺缺,將明明簡單的關係複雜化。因此,原本應把握「複雜關係簡單化」的建築理論,在整個二十世紀中卻反其道而行。在現在化過程與教育體制的影響下,不只是建築方面之理論如此,藝術理論與設計理論也是如此。 1-2理論,實踐與評論先不談「建築理論」是複雜關係間單化,還是簡單關係複雜化,在西方國家裡,建築理論一直都是與他們自己的「傳統建築」聯繫在一起。而本節也引述庫福特(Kruft,H)在「建築理論的歷史」與塔夫里(Tafuri,M)「建築的理論與歷史」兩本書做探討、延伸與批判。 1-3理論的內容西方建築理論與西方建築史受到高度重視之傳統:『建築書』傳統。每個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建築書,其彼此有繼承與發揚的關係。維楚維斯的<建築十書>為有文字記載以來西方的第一本建築書。而依據高履泰翻譯維楚維斯的<建築十書>之見解,作為理論內容的出發點,此書對西方建築貢獻在於以下四點: A、<建築十書>提供了至今仍具效力的建築科學的基本內涵與理論。 B、<建築十書>提出後世西方建築師的教育方法與修養要求。 C、<建築十書>將建築與藝術、城市規劃綜合起來,形成後事專業典範。 D、<建築十書>介紹了當時維物主義學思想和自然科學成就,並把這些成就 與建築科學結合。維楚維斯餘西元前25年所著<建築書>。這本書共計十章,之後也稱為維楚維斯的<建築十書>之主要章節內容如下:第一章 泛論建築術與都市規劃第二章 建築材料第三、四章 廟宇與神殿建築第五章 公共建築(元老院、廣場、浴場、體育場…)第六章 住宅第七章 建築構造(主要描述地板與牆面建築材料的色彩)第八章 水的性質第九章 天文與計時機械的製造第十章 一般機械製造(牽引機、抽水機、攻城機、城市防禦機…)在西方主流論述經過現代建築運動與後現代建築諸多學派相互論證,其建築理論的內容(重要議題)有四大項: 1.在目的上,蓋出來的房子要能愉快安全的使用。 2、在構造上,蓋房子要能堅固。 3、在審美上,蓋出來的房子要能帶給視覺的愉悅。 4、在融入歷史記憶上,蓋出來的房子要能讓相對關係人覺得有意思。二、建築、設計、藝術的後現代在西方藝術史、建築史主流論述的大脈絡,從建築後現代的論述上,有某種程度的回復到前現代論述的情狀,在後現代建築論述上,某種程度上的吸納現代建築的成果。而後現代情境裡的多元主義,在論述上容納解構與新現代。而在此作者為「建築理論」建構作了一些小結:甲、建築理論、設計理論、藝術理論在後現代情境中是相通的。乙、理論之建構往往是逐漸發展,而不是矚光乍現。丙、理論建構的目的就是理論的目的:批評專業發展。丁、理論服務對象有先後順序:先自己,後別人。三、建築設計理論的建構 承接前文的分析,作者為「建築理論」建構作一些立場宣示與理論建構過程描述:1.建構建築,設計,藝術理論的立場。 2.建構理論的過程:在1993年前後,作者大致建構了理論的主體架構,當時稱為依任務觀推演的設計藝術史詮釋模型,其要點如下:甲 設計藝術理論主要內容就是說明設計的四大任務,而四大任務就是:使用、生產、美觀、意義,而四大任務的細項完成後還該分別對作品進行分析,以回饋修正理論的內容,而理論工作的內容即為:使用、生產、美觀、意義及作品分析。乙 在學科分殊化情形下,理論也會分殊化,設計藝術理論就可以依各個專業的不同而做調整。丙 因應當時各種專業而調整出來有三個理論:空間設計史的詮釋模型、工業設計史的詮釋模型、視覺傳達設計史的詮釋模型。丁 空間設計史的詮釋模型主要內容:使用、建造、美觀、集體記憶、經典案例分析。戊 工業設計史的詮釋模型主要內容:使用、量產、美觀、市場意象、案例分析。己 視覺傳達設計史的詮釋模型主要內容:說服、形象生產、美觀、媒體的意象、案例分析。四、建築理論脈絡與發展符號學的發展影響著建築學。近現代西方符號學的發展是源自近現代西方語言學,語言學發展對建築設計方法的影響主要透過三個仲介來達成,透過這三個仲介,解釋建築設計方法上呈現出許多派別。舊建築設計與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而言,其最大差異點在於除了建築學科歷史悠久外,其學派也是眾多分立,夏鑄九老師就針對具有改造實質環境能力的社會性建築理論做了分類,其代表一些當今主流學派如下: 1.開文林區學派(經驗、實用主義學派) 2、 環境行為研究學派(科學主義學派) 3、 亞歷山大學派(理性主義混同系統主義學派) 4、 塔夫利學派(新理性主義學派) 5、 巴賀德學派(文化符號論學派) 6、 阿圖賽學派五、導讀心得 建築理論的建構並不容易,在釐清脈絡的同時還需要化繁為簡,到底最後的結果是簡單化了,還是更複雜了呢?現在的環境使人常忽略了理論建構的作用,理論當然不是天馬行空,理論最後需要的是被落實,理論與實務密不可分。就像維楚維斯的建築書,雖是一本建築理論建構書,卻明確的以建築任務來建構建築理論,這是理論結合實務的良好範本。 第二章 設計領域技職教育的知識與技術體系 設計作為一種古老的行業,但也是一種時髦的行業。在中西文化裡,設計、藝術與建築都是三合一的行業;作為一種時髦的行業,在當今行業類別裡,新的分科設計行業,諸如:媒體傳達設計、展示設計、網頁設計等等,卻也不斷的形成中。但是,不管設計專業如何細分,新興設計專業如何形成,設計行業與藝術行業、建築行業都還是有共同的基礎,那就是講求有形的生產、講求實用的生產、講求美感的生產與講求符合人性與符合社會需求的生產。一、設計領域知識與技術概觀「技職教育」以實務著手,透過理論以強化實務。一般教育則反之,透過實務以驗證理論。 1.設計作為服務業所需知識與技術不管設計專業如何細分,新興設計專業如何形成,設計行業與藝術行業、建築行業都還是有共同的基礎,那就是講求有形的生產、講求實用的生產、講求美感的生產與講求符合人性與符合社會需求的生產。設計的任務有四項:一、滿足消費者的使用。二、為提供生產的規範。三、為作品令人賞心悅目。四、為作品反映市場意象與集體記憶。 2.設計領域知識與技術的內涵與特性真正設計知識與技術的核心並非四大任務分項下的破碎知識與技術,其知識與技術核心在於如何去尋找與借用各行各業累積的可用知識,及綜合各種技術已達就能生新巧之境。 3.設計領域教育的特性設計教育與藝術教育原本是師徒制,一方面,著眼於技職教育意義的闡明,設計教育目的主要在培養設計從業人員與設計師,這樣區分,還是以技術實務練習課程為核心,而知識講授課程部份,主要還是以技術實務練習課程需要而設定。 4.設計的分科與匯流 (1)設計分科:A.空間設計 B.工業設計 C.視覺傳達設計 (2)設計分科後的匯流:設計雖分科,但整個設計的大領域中有太多專業的重疊。 5.設計領域於新世紀的新趨勢就當代設計發展的情形而言,除了所有的設計藝術行業都經歷了現代化過程以外,通說,1970年代起又興起了所謂後現代情境的衝擊。這種衝擊展現了設計領域於新世紀的可能趨勢,我們以三方面來進行瞭解: (1)高科技研發成果,促成設計專業的轉變 (2)後現代情境促成設計領域的後現代思維 (3)高科技與後現代促成新興設計領域出現當代設計教育體制的形式從西方設計教育的形成過程,分別說明當代設計教育體制的形式。這樣就更容易瞭解設計教育體制上的根源、演變與將來可能面對的轉型與挑戰。 二、當代設計教育體制的形式從西方設計教育的形成過程,分別說明當代設計教育體制的形式。這樣就更容易瞭解設計教育體制上的根源、演變與將來可能面對的轉型與挑戰。 三、當今設計教育的盲點於我們的設計教育體制,基本上是從美國、德國與日本的相關設計科系體制移植過來的。所以,往往養成強調設計能力養成的最高學府在外國的偏差認識。另一方面,這也連帶影響了設計教育裡強調國際化與學術化的現象,而忽略了設計職場訓練的重要性(諸如:高職的建築科就被導向升學考試),也忽略了自己傳統工藝所可能帶來的養分(諸如:所有設計科系往往將西方設計史列為必修,而自己的設計史甚至於選修課都開不出來)。 四、技職體系設計分科下的知識與技術現況技職體系設計分科下知識與技術的描述,以課程的配當來說明是比較方便的。於一書中,主要將技職體系設計分科著重在空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傳播設計等四大領域做一詳盡說明,進而從上述分析了解我國技職教育體系裡對設計知識與設計技術的培養,基本上仍然是以術科為核心(諸如:術科課程的鐘點與學分配當較高、學科課程以能夠輔助術科能力提昇為前提等等),而術科課程主要教學的目標,即在於循序漸進的方式,從簡化的、模擬的設計業務(設計案)練習,到複雜的、真實的設計業務(設計案)練習,而其最終目標(畢業資格的認定)即在於是否具有獨立執行設計業務的能力。 五、導讀心得設計學門是一個特別的學科,不論是技職體系或是一般大教育,相信不論是實務還是理論,都必須兼備,師徒制的學習方是因該傳承,所以設計科系多有工作室,且設計課不會是一對多的方式,而是採小班制。此外筆者所言先從國小時加強技職的術科能力,但到高中職即採等同上課方式,大學時再度分流,是非常好的方式,不會使技職體系學生單單偏重於一處,較可均衡發展。 第三章工業設計方法論初探在工業設計方法論初探章節中,分別從工業設計理論、方法論的建構、工業設計與工業化運動之間的淵源、工業設計方法論的知識基礎與當代相關學科對工業設計的影響、我國引進工業設計的歷史淵源等四大向度,企圖解開我們工業設計理論與實踐上的些許迷思。 一、 設計理論、設計方法與方法論的建構就設計專業的特殊性來說,理論、設計方法、方法論三個有概念之間有重疊的內涵,也有其個別的指涉。 1、理論:指從事實經驗中,反省出指導實務的精要說法。 2、設計方法:指設計創作的方法、內容、步驟的描述。 3、方法論:指對知識方法的研究。二、從專業的任務分析工業設計的方法層次 研究認為:設計方法論層次、策略生產層次、意念生產層次,這樣的三層次工業設計理論骨架,仍然可以充份解說工業設計方法的 特殊性,所以提出以下的三層次工業設計理論骨架。 1、方法論層次,極關注於專業的哲學、歷史向度的反思。 2、策略生產層次,關注專業與個案整體利益的比較與分析。 3、意念生產層次,關注於設計個案的如何從想法,進入具體化、實體化與生產化的方法。三、工業化、工業設計與自我特色 工業設計專業什麼時候興起,眾說紛紜,絕大部分的工業設計專業者都認為應該是產業革命之後,產品透過機械生產之後,逐漸區分出手工生產及機械生產,才算逐漸有了工業設計專業,在進一步斯可工業設計專業任務同時,應該思考我們設計專業該保有哪些優勢時,不得不進一步了解,工業化與工業設計兩者關係?工業設計之興起?以及思考專業優勢與競爭力之問題。 四、導讀心得筆者認為我國工業教育界更應該勇於搶奪全球中高價位消費市場,更應敏感於本土特色,而非流行跟風。也許大環境並不理想,以致出現很多的抄襲商品,但是本土的工業設計產品部也正逐漸發光發熱嗎?像是捷安特腳踏車、大可意念設計的車燈等等,都在國際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了,相信只要在設計教育上不斷努力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完備,開創爭奪全球中高價位消費市場將不再只是妄想。 第四章 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狀況一、國際思潮與台灣視傳的圖房風動本文對視覺傳達設計後現代的物質條件、社經條件、國際思潮作一解析,同時也對我國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狀況作一初步探討。進而解釋國內設計界對於現代美學之疏忽,其實是影響後現代設計論述事件的最大原因之一,同時也探討視覺傳達設計作為「傳達」、「溝通」的專業,在資訊發達時代,國內的視覺傳達設計早已經圖房風動。二、後現代美學與設計 後現代美學主要有四個來源,分別是符號美學、接受美學、批判美學與敘事美學。四個來源都呈現了相當的「反」現代性。 1、符號美學: 主要由法國哲學家巴賀德、達希達以及義大利符號學家葉柯等人所建構出來。其目的在於討伐現代主義美學的「只見材質與構圖」之美,並針對視覺美對象為「純粹物」或「符徵物」之美,乃至喚起觀賞者本身經驗聯想之美。 2、接受美學: 為50年代左派美學重要的一支,多少對資本主義的現代美學是有敵意的,接受美學與現代美學最大的不同在於提出作品詮釋權不在作者,而在於欣賞者、讀者。 3、批判美學: 為二次世界大戰左派美學重要的一支,同樣的對資本主義的現代美學是有敵意的,批判美學由於對資本主義生產制度的高度關注,所以早就發展出藝術作品呈顯出商品化、物化傾向的複製品。 4、敘事美學:主張即在於:回復前現代的色彩濃厚,敘事美學主張在於:回復作品的文學性、敘事性、神話性、說服性、裝飾性。三、視覺傳達設計的課題與後現代的類別 我國在對後現代社會的來臨,有點惶恐與措手不及,甚至會排斥與抗拒,而在視覺傳設計這領域也是如此,經過前述分析,面對後現代設計時代來臨,可以預期有更多的課題要去面對及處理,在設計的後現代類別時,本研究將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區分為:復古風、諷刺仿作風、鄉土風與地域主義、高科技電腦風、意識形態文脈風、敘事風等六種類型而可預期之課題大致如下: 1.電腦繪圖VS電腦輔助設計在設計上所應用的電腦,其硬體或是軟體,幾乎為英文版改寫中文版,這是設計應用電腦上的最終挑戰。 2.手稿練習視覺傳達設計原先均極重視"手"的功夫,電腦家入視覺傳達設計後,原先手稿練習重要的技術養成項目應有一個重新的定位思考。 3.意識形態與文脈 以往視覺傳達教育過於重視繪畫技術與表現技法,近年來則是過於注重使用電腦技術與行銷企劃技術,十足遺忘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與作用,而人文素養的開發與心靈的開發,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設計資產與才能。 4.文化符碼的萃取與鋪陳國內視覺傳達教育環境處於一個遺忘日常生活、民族遺產的後殖民困局中,且大專或高職學生對傳統工匠、傳統藝術修課意願不高,很難期望對自 己生活環境的社會文化其文化符碼不熟悉的設計專業人員能作出出眾的作品,文化符碼的萃取與鋪陳將是視覺傳達設計界重要的課題。四、導讀心得電腦的運用對於手拙之人有很大的鼓舞,但有時卻扼殺了筆觸在指間行雲流水的想像力!創作使於心靈,以往每一幅作品都可能嘔心瀝血,讓人玩味與珍惜,但時至今日也許透過電腦技術的開發,反而使圖像的形成變為容易,逐漸使人忘卻了創作的心靈層次與喜悅,也可能如技術員在操作機器般生冷無味。如同視覺傳達設計中,構思的重要性亦遠勝於技巧,這說明了在視傳的世界中,人文素養及對事物的敏銳度與生活體驗的不可或缺。第五章 建築、設計、藝術書評第一節 評《設計管理:產品設計組織、溝通與運作》 主旨正如作者所言:「期由設計角度切入管理,使設計管理的研究與實務運用能在國內學術界及企業界生根,充分發揮設計功能與提升設計能力,促使我國設計晉身國際舞台,具國際地位」。書優點在於: 1、 本書於我國的設計業界及學界,有開風氣之先的貢獻。 2、 以廣泛的設計組織實例研究資料,進行本書撰寫,並對企業管理與設計行業結合,有較深入討論 3、 提出所謂變形蟲(DPL)設計管理模式的新見解本書缺點在於: 1、作者雖堅具上頁設計與產品設計兩領域,但本書仍不脫管理學與產品設計學。 2、在研究方法論上,誤把現象學當作「反實証主義」。 3、在設計理論創見上仍固守70年代程序性設計理論,而忽略了近20年來變化。第二節 評《自說自話》 以自己所建構的藝術理論來闡述、應證自己的藝術創作。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1、 繪畫理論的建構或我國傳統文人畫論述再建構。 2、 藝術理論與創作之關係。 3、 我國美術教育現狀紀實與批判。本書優點在於: 1、《自說自畫》為一本藝術通透的書 2、本書所建構的理論具特殊意義 3、本書對傳統繪畫技巧與思維的闡發本書缺點在於: 1、本書過於抬舉文人畫的地位而忽略民俗彩繪。 2、少部份畫作印刷品質可改進。第三節 評《林徽音建築文集》 收錄林徽音1932年至1954年發表之建築文章,其熱愛建築並細微觀察並記錄建築,全書以編年篇編排這些文章,書後還附有新拍攝許多林徽音與梁思成在中國營造學社期間所考察過的建築彩色照片。本書優點在於: 1、作為林徽音建築文集,編者在收錄文章上的仔細,對非屬名林徽因文章的引據推斷收錄,以及詳細而必要的編著註,增加本書可看性。 2、藝術家出版社所增加的新拍彩圖,對一般讀者在閱讀或使用時,更增添了本書價值及收藏性。本書缺點在於:該書缺點不多,但只能說林徽音在建築論述的視域上仍看不透前現代建築論述的「建築發展是從創造、試驗、成熟、抄襲、繁衍到墮落」,此理論的說法也是西方白人中心論的一種學術陷阱吧。第四節 評《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空間》 該書企圖從藝術史、文化史研究角度切入東西方建築藝術的差異上提出疑問,並探求東西方建築藝術欣賞的經驗與途徑差異的奧妙。本書優點在於:作為建築專業書,作者引經據典與反覆論證,使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大為提高。本書缺點在於:本書既然為建築史論之著作,析論的主題與案例大部份停留在中世紀以前,而另一方面史論而無涉當今建築藝術發展,實在可惜。第五節 老成的頑童:評《建築新紀元:加州當代建築師作品選集》 這本書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份,對加州新建築或參展的建築師作品的導讀與解讀;第二部分,五位參展的美國加州建築師的建築設計作品(各包括一篇文字介紹、作品設計圖、照片集部分設計草圖)。本書優點在於:本書的編輯與出版,有完整的作品圖面,照片,文字介紹以及對這些建築師及其作品的風格分析,派別淵源的詳細討論,應該算是國內設計作品集之典範。本書缺點在於:本書也因過於重視編排版面的美感,而使少部分的圖面縮得過小,在圖面以及圖面上的文字閱讀起來非常困難,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第六章 評吳佳益碩士設計創作論文:「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個小時一、簡述『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小時之作品內容基地:位於台南藝術學院石雕工廠東側一塊面巷西北的山坡小平台,簡稱梅嶺。建材:鐵絲、鋼索、薄木片、壓克力、發泡劑、塑膠布、燈管、五金零件等。構造:實驗性浮式構造、樑柱構造、纜索構造等混合體。空間:一個接近於裝置藝術與建築藝術之間的休閒、冥思、再現經驗的空間。二、詳說『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小時之論文內容 1、前言部分:說明為什麼有這篇文字創報告,以及設計思考及設計創作關係。 2、空間描述:這被作者視為設計理論部份,主要論點有五個,跟一般論文不同 的是,這論點是提供出來思索的,體悟的,引導設計創作,不見得是拿來論 辯的。 3、過程紀錄:主要交代作品施工過程,以及施工過成中的種種「因地得宜」及「應變思考」。三、本文評論: 1、介於觀點模仿、觀點體驗與觀點開創之間的設計論述。 2、關於觀點體驗、觀點開創與論述開創。「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個小時」,這個作品不但實際蓋出來了,而且還有許多屬於藝術層面的開創性、實驗性觀點,在作品中實踐出來。例如:滑動的、浮動的地板與可透視的半透明的頂版。所以,「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個小時」這個作品,最少國內的建築教育體制上是具有開創性的。「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個小時」的創作報告,一舉打破「設計說明」式的設計論文陋規,並且提出「自己的空間論述」與設計作品的關係。這種勇氣就算沒有論述開創的成就,也還是值得學習與喝采。附錄: 一、顢頇與脫節的住宅政策 主要以這40年來住宅政策是解決還是製造問題?住宅政策的顢頇、虛偽、施政的脫節來批判這些年來我國的住宅政策的失敗。二、 藝術設計教育的根本問題 1、現狀上,國民教育裡藝術教育無法發揮正常功能。 2、國民教育裡充滿東西方殖民色彩,無法與生活結合。 3、國民教育裡藝術教育是升學競爭下的犧牲課程。 4、國民教育裡藝術教育,無法擔起「自創品牌」的基本調教功能。三、 文化部的催生:攻勢凌厲、內涵貧乏 1、文化產業化應將設計產業納入藝術部門。 2、文化產業化應將藝術品調劑生活機制恢復。 3、產業化應該將古蹟維修從考古保存轉變為歷史建築再利用。四、 時論廣場 1、傳統工藝之生機,不能只是口頭上闡述。 2、只有活傳統才能保存,只有新科技傳統工藝才有活的機會。 3、藝術不必高高在上,更不要以西方藝術標準來衡量。 4、學術不必高高在上,更不必以形式與格式排除自己無知。 5、多設立設計學院與科系、特別在技術學院裡。五、過時營建法規威脅全民生命財產 1、速從帝制歸化法轉變到市場規劃法 2、BOT營建風險評估不止於金融 3、營建技術列入市場運作 4、建築師角色功能再提升六、技職教育應與普通教育合流 對於我國目前教育體制作一省思,同時指出步入民主時代的我們,仍有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心態。七、設計藝術教育裡的拔尖主義 1、設計藝術教育理的良性拔尖主義 2、設計藝術教育裡的貧血拔尖主義 3、設計藝術教育裡的惡性拔尖主義 4、為何設計藝術教育理想與教育實踐脫勾八、從設計教育、設計政策到經濟政策 1、大學設計教育之改革 2、設計政策該改革 3、經濟政策該拖吊意識形態之魔障九、設計理論的建構、應用與評論 1、設計理論研究的題旨與過程(1)設計理論之應用(2)設計理論的人文屬性(3)設計運動的形勢 2、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1)設計運動形勢下設計理論的發展(2)系列設計理論研究之研究方法 3、設計理論之研究成果(1)作者近期設計研究成果簡述(2)本專輯對設計研究成果的選擇 4、設計實務上工作內容的檢討 5、對近現代設計專業有影響的鄰近學門、學科的知識萃取 6、當今設計發展判斷與設計作品分析之回饋十、文化資產之保存制度與人才:以九二一震災後竹山鎮為例在台灣古蹟維護工作並不理想,只因1.古蹟維修專家沒有技術,且不照古法施工,越修越糟。2.文化資產的業主有喪失家產的恐懼。3.文化資產的法令是抱著別人(國)的理想與情境來設想。4.文化資產專家的認定,是隨著各級政府主管機關的“依法辦事”而決定。而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個案對文化資產破壞並不可怕,制度對文化資產摧殘才是全面性的。十一、後現代裡的敘述設計的思潮與手法 1、後現代建築與後現代設計 2、敘述設計在後現設計中的角色 3、敘述設計的思潮 4、敘述設計的手法敘述性設計指的是什麼?(1)設計作品會說故事(2)設計作品的「造型表現」有一定的主題、子題、題素。(3)設計作品有豐富的表情(4)設計作品運用各種造型符號,以達成「目的性」的吸引力(5)設計作品不只追求造型美感,還要令消費者感到「有意思」十二、還給室內設計一個「公道」,兼評設計專業制度的行程 1、 室內設計專業制度形成困境與機會 2、 室內設計之專業性 3、 設計師資格鑑定的法律位階 4、 設計師資格鑑定的內容與方法 5、 設計師資格鑑定的策略及行動方案及早重視與推動專業能力的『鑑定制度』,並及早推動『師級』室內設計國家考試,是我們這個專業最重要且急迫之功作。導讀心得本附錄所探討的文章為楊老師於1999至2002年間的投搞,探討有關台灣的住宅政策、設計教育、傳統工藝、營建法規、文資保存及專業制度探討等等,其中有很多問題早已根深柢固,作者本身即為設計專業者,亦身為設計教育者,面對這些問題特別敏銳與陳重,故對此社會、制度與教育問題提出了精闢的見解,在解答社會大眾疑惑的同時,無疑亦是給當局者一個當頭棒喝。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業六(主要作業B):博碩士論文評析─《台灣閩客街屋構造類型之比較研究—以三峽、大溪、關西、老湖口老街為例》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現代建築在台灣的移植─以建築師王大閎的建國南路自宅及濟南路虹廬為例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加坡住宅發展研究─淺談新加坡組屋發展制度─
An analysis on housing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