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集合住宅形體初探─以福建土樓之圓樓為例 

   

  

 

一、探討動機 

 

    在現代化、現代建築運動與現代設計運動的壓力下,人們對建築藝術的欣賞或多或少變的表面化、物質化(楊裕富,設計的文化基礎)。加上電腦運算科技的興起,建築師大玩量體的旋轉與錯位、歪斜與扭曲,有時甚至忽略了機能對於人的重要性,只為了吸引大眾的目光。由其是公共建築,集合住宅等與人群有著密切關係的建築體所產生之影響尤鉅。

    現今台灣都會區之集合住宅多有通風、採光及單元空間配置不均的問題,並且在公共與私密的空間關係上模糊不清,增加了人與人間的疏離感。集合住宅集合了一群陌生的人,但在進駐一段時間後,依舊缺乏互動。

    福建土樓是一種聚落型態的集合住宅,因為特殊的自然與人文環境,造就了其特殊的住居型式,是世界傳統民居中的奇特景緻。尤以環形土樓不僅在外觀造型上能成為眾人的焦點,在塑造均質的單元空間上、設置迴廊連通,增加各室間的互動機會上,以及空間的內向性使其形成不受外界干擾的獨立天地等優點,均有著能夠改善現階段都會區集合住宅缺陷的潛力,故希望藉由初探環形土樓由方到圓的轉化過程與其實際應用在現代集合住宅中之真實案例,對形體的塑造與實際需求關係的掌握,能有更進一步的體會與學習。

 

 

 

二、文獻回顧

  

2-1夯土民居福建土樓分部地區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現存土樓大多分布在博平嶺東西兩麓,總面積約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這些聚居數百人的大型土樓,主要建於低山丘陵地帶以及山間河谷、盆地。

 

 1.bmp 
圖1.福建土樓分佈圖

 

2-2福建土樓特色 

  1.  關。頻繁的天災引發不斷的遷徙,族群遷居也為建造大型群體住宅創造了人力條件,異地定居又對居住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因素構成了建築外觀封閉,防衛性強與牆面結實厚重的建築風貌。 

  

2-3福建土樓類型與配置:  

1.五鳳樓─以永定縣大夫第為例

五鳳樓是前後三堂,左右兩橫的府第式住宅,由傳統四合院結合地方特點而形成屋頂歇山重重迭落,具有宮殿班的莊嚴形貌。

  

   
圖2.大夫第五鳳樓示意圖 圖3.大夫第五鳳樓平面圖

  

 
圖4..大夫第五鳳樓剖面圖

  

  

2.方樓─以南靖縣和貴樓為例

      方樓當地人稱為四角樓,是指用數層高的土樓四周圍合中心形成一個矩形內院的夯土建築。它對外封閉、對內開敞,外觀龐大壯觀,狀似堅固的土堡。 

2-4圓樓的成因 

土樓由方轉圓之轉化原因: 

1.      沒有角間: 

方樓的四個角間光線暗、通風差。圓樓改善了方樓產生的角間缺陷。 

2.      分配均等: 

圓不會虧一方,均等均質。與方樓相比,好壞差別不明顯,有利空間分配。 

3.      內院空間大: 

同樣周長圍合成的圓形面積是方型面積的1.273倍。因此,採用圓樓可以得到比方樓更大的內院空間。 

4.      節省建材: 

就圓樓的每個扇形房間而言,由於外弧較長,是土牆承重,內弧較短,是木構架承重。因此,同樣面積的扇形房間比矩形房間更省木材,同時,由於圓樓沒有了角間,對大木材料的需求減少,可見圓樓較方樓省料。 

5.      構件尺寸統一: 

圓構件尺寸統一,只要間數確定後,很快就能計算出各種樑柱構件的尺寸與整個圓樓的用料。 

6.      屋頂施工簡便: 

圓樓的屋頂較方樓簡化,圓樓的兩坡頂較方樓的九脊頂簡單,施工較簡便。  

7. 對風的阻力較小  

8.抗震力強: 

    圓樓能更均勻傳遞水平地震力。因此高度相同,牆厚相同的圓樓與方樓相比,若圓的直徑與方的邊長相等,圓樓比方樓有更強的抗震力。 

 

                                                                                                                                                                    

 

   圖11.   

  

圖12. 

 

三、都會區改良之圓樓集合住宅案例探討  

 

3-1案例基本資料

建築名稱:土樓公舍

座落地點:廣州南海

設計團隊: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事務所

設計施工期間:2006~2008

規模:13,711m2 

  

3-2改良圓樓為現代都會集合住宅之緣由

1.福建土樓是一種獨有之建築型式,介於城市與鄉村之間,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將居住、儲藏、商 

 店、市集、祭祀、娛樂等功能結合於一個建築量體,具有極大凝聚力

2.傳統土樓將房間沿周邊均勻佈局,和現代宿舍建築類似,但較現代版式宿舍更具親和力,有助於拓展社區中 

 之鄰里關係。 

3.每層樓均由通廊連接,並均置設公共活動空間。 

   

3-2改良圓樓與都市間的關係 

1.      將新土樓植入當代城市中,試圖消化城市中高速發展過程中遺留的不便使用之閒置空地。因此獲得土地之成本相對較低,可將之用於低收入之住宅開發。 

2.      運用土樓外部封閉之特性,將外部周邊惡劣的環境予以屏蔽,同時內部的向心性創造出溫馨的小天地。

 

   
圖14.土樓公舍模型 圖15.土樓公舍入口
    
圖16.土樓公舍鳥瞰圖 圖17.土樓公舍立面分析圖

 

 
圖18.土樓公舍密度分析圖
  
圖19.土樓公舍內部環境圖

 

  
圖20.土樓公舍分佈模擬空照圖 圖21.土樓公舍內部環境圖
   
圖22.土樓公舍分佈模擬圖 圖23.土樓公舍單圓空間平面

 

 
圖24.土樓公舍結構圖

 

四、綜合探討與結論: 

  

    建築的形體在被設計時,常獨立於其機能之外。雖然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但是卻又有別於一般的藝術品,它是一個裝載了人的容器,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細部與規則。建築師可以是個豪邁藝術家,但也應該是個細膩的規劃者, 應該在處理美麗的造型時,先滿足人們實際機能的需要。 

    以客家土樓為例,其從方樓轉化為圓樓的奇特造型歸因於為了解決在空間的使用上所產生的問題、減少外在環境對內的衝擊,以及自然力量對結構上的破壞。這一切並非僅僅只為造型而重新塑造一個量體。

    在台灣擁擠的都會區中,集合住宅成為普遍的住居方式,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並未因彼此的集合住居行為而增加,且購屋成本上漲,個人所擁有的私人區域越來越少,導致人與人間的相處日益緊張。而上述環形土樓改良之集合住宅將傳統之客家土樓的居住文化與都會區產生之貧窮與內外環境交互影響的問題結合在一起,企圖對土樓原型進行尺度、空間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繹,而後加入經濟、自然等多種城市環境因素,在多種要素的碰撞與磨合中尋找各種可能的平衡,從調查土樓的現狀開始,研究傳統客家土樓在現代生活方式下的適應性,將其城市性發掘出來,而後具體深化,進行虛擬設計,探討其中可能性,並付諸實行。此操作方式立基於本國傳統文化與民居的發展方式,並非一昧追隨國外的現代式樣與城市開發原則,畢竟國外成功的案例未必能彌補文化上隔閡與行為模式的差異,也許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不妨以先人的文化遺產為媒介,進而衍生出符合現代需求的法則,以上述“新土樓”的構想案例即為一種傳承與創新,繼往開來的完美佐證。

文獻參考

1.楊裕富,2006,設計的文化基礎》,台北,亞太圖書

2.楊裕富,2002,《建築,設計,後現代評論》,台北,田園城市

3.黃漢民,1994,《福建土樓-論述篇》,台北,漢聲雜誌社

4.黃漢民,1994,《福建土樓-樓譜篇》,台北,漢聲雜誌社

5.林嘉書,林浩,1992,《客家土樓與客家文化》,台北,博遠,華夏聯合出版

6.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台灣建築雜誌2009.5月號 NO.164期》,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9733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